index

金融經濟

金 融 經 濟

資本與收入之間的橋樑就是利率,因為資本的價值是未來收入流的現值。故此,不是資本賦予收入以價值,而是收入賦予資本以價值,因為經濟活動本質是前瞻性的。

《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》──Irving Fisher

 

「一帶一路」政治風險不容輕視

 

美國「經濟戰略研究所」(Economic Strategy Institute‧ESI)總裁普瑞斯托維茲(Clyde Prestowitz)近日表示,中國推出「一帶一路」計畫是聰明的戰略舉措,但卻會帶來嚴重的金融風險,因為中國借出去的資金都將拿不回來,變成呆壞帳。

 

5月中旬,北京精心策劃的「一帶一路」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結束後,據新華社公布的《論壇成果清單》,峰會達成「涵蓋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5大類,共76大項、270多項具體成果」,反映「一帶一路」已從概念式框架,逐步「落地」進入實際政策操作層面,。

 

 

西方猜疑「帶路」背後政治野心

 

從中國發展的角度看,「一帶一路」有助中國解決工業產能過剩、獲取資源和市場、開拓戰略縱深,提升國家安全以至主導區域經濟貿易的效果,難怪有西方國家擔心,中國以經貿合作為手段,背後有構築新國際秩序的野心。

 

今次峰會論壇,共有29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、130多個國家共1500名代表出席了論壇,但扼新絲路地緣要塞的印度,卻沒有代表團出席,原因很清楚,因為「一帶一路」的「中巴經濟走廊」,穿過印度聲索有主權、卻為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喀什米爾;加上印度也對中巴日益增強的戰略夥伴關係感到不滿,因而拒不出席;另一方面,峰會的閉幕聲明,其中一份貿易聲明受到歐盟若干成員國所抵制,理由是聲明沒有充分表述這些國家關心的問題,包括中國公營部門的市場透明度、社會保障標準和環保標準。可見無論從政治以至經濟層面,「一帶一路」的政策操作,都很有機會捲入地區各種各樣的爭端風險之中,發展之途並不平坦。

 

基建與製造業合作最具吸引力

 

從經濟角度觀察,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合作,是「一帶一路」最具吸引力的兩個核心內容。由於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大部分都是新興經濟體,或發展中國家,其國內儲蓄率低,財政基礎薄弱,國內的資本積累十分依賴外來投資,而且管理水平也不高,因而投資額巨大、投資回本期長的基礎設施,往往十分落後,成為發展最大的障礙。因此,對於中國「一帶一路」的倡議,通過區域基礎建設,以促進資金、人才和知識在帶路沿線區域交流融通,有助這些國家伺機突破固有的發展樽頸。

 

與此同時,帶路區域內的製造業合作,不僅可以為中國企業把部分生產工序轉移到其他國家,引導生產從全球低產業鏈向高產業鏈轉型,有利資源在更廣濶的範圍進行配配,同時也可以使發展中國家得以進入生產的國際產業鏈條之中,這些經貿互惠互利,成為「一帶一路」繼續推進的最重要內在動力。

 

民間資本參與的重要性

 

然而,從今次高峰論壇可見,雖然中國與沙特、伊朗、埃及、阿聯酋、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簽署了多份合作協定,但除土耳總統埃爾多安出席峰會論壇外,中東各國領導人都集體缺席,聯同印度缺席,歐盟若干國家抵制一份閉幕的貿易聲明等動作看到,中國所倡議的「一帶一路」,其宣稱的經濟合作互惠動機,並未得到普遍認同,且帶有濃厚的政治動機猜疑成份,可以推想,「一帶一路」在日後發展過程中,外在的猜疑阻力和國家利益矛盾,將成為項目的風險因素。

 

從投資角度看,整個帶路區域的基投資規模巨大,估計逾9000億美元。資金最主要的來源,包括絲路基金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、金磚組織開發銀行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。雖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論壇上宣佈,中國將加大對「一帶一路」建設資金支持,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,但對比整個投資規模,畢竟數目仍然有限,故必須得乏民間資金的參與支持。

 

然而,無論在公私部門進行融資活動,資本運作和項目落地的風險,都會考慮到當地國家主權信用風險。在東南亞,緬甸、柬埔寨和老撾三國,整體信用級別都很低;南亞國家大部分國內政治風險相當大,並且社會安全受到恐佈主義巨大威脅,故不容易取得投資級別的主權信用評級;加上帶路沿線不少國家的治理水平低落,龐大的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,都有可能產生不利效果,在這種情況下,民間資本的參與便會十分之謹慎,在在成為順利推進「一帶一路」的障礙。

 

須增強互信減少猜疑

 

由此來看,「一帶一路」經貿合作的互惠誘因,不足以獨力支撐這幅偉大發展藍圖的推進。可以說,大國的崛起,即使不墮入「俢昔底德陷阱」之中,但中國要重塑國際新秩序,以經貿互利作為主導推進力量,並不容易取代主宰了世界多個世紀的西方意識形態和大西洋秩序,但畢竟中國「一帶一路」的倡議,為世界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個不同的選擇。很明顯,中國能否有效主導推進帶路區域的合作,克服種種未知的挑戰和風險,很視乎中國能否把「一帶一路」國家發展戰略的透明性提高,減少外界過度的政治性猜疑和防範。

 

本文內容曾於HKEJ Global Plus發表。今經作者增刪修訂

 

「一帶一路」是中國重要發展戰略

 

沿線區域主要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,涵蓋中亞、南亞、西亞、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,總人口約44億,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,分別約佔全球的63%和29%,是前所未見的全球最大區域合作平台。

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9月和10月,分別提出建設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」和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」的戰略構想。海內外召開連串論壇討論帶路發展的挑戰與機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