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 人 今 事
美國總統特朗簽署名為「太空政策1號指令」的行政命令,指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啟動太空探索任務,再送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,並為未來的火星之旅作準備。(圖片來源:NASA)。
美國總統特朗簽署名為「太空政策1號指令」的行政命令,指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啟動太空探索任務,再送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,並為未來的火星之旅作準備。(圖片來源:NASA)。
廿一世紀尋星探月嫦娥夢
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11日在白宮簽署名為「太空政策1號指令 」(Space Policy Directive 1)的行政命令,指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啟動太空探索任務,再送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,並為未來的火星之旅作準備。這是美國在1972年後首度重啟太空人登月計畫。
記得美國國家航天局於2009年召開「阿波羅11號」登月40周年新聞發布會,揭開紀念人類登月壯舉的活動序幕,三位曾踏足月球的航天員,先後發表談話。40年前,他們踏足月球一刻的豪情壯語:「我們的一小步,人類的一大步」,這句話,至今仍扣動人類的心弦。
月亮不有趣 火星才有趣
在紀念論壇上,第一位登月的太空人岩士唐(Neil Armstrong)花了約11秒討論阿波羅11號,其餘時間都集中探討促成1969年7月20日「我的一小步」的發明和發現;至於負責登月期間駕駛指揮艇的柯林斯(Michael Collins)則說,「月亮不有趣,火星才有趣」。也許,火星真的是人類實現星際移民、下一個人類安身立命之所。
50多年前,美國和蘇聯「冷戰」,雙方在政治、軍事和科技等領域,明爭暗鬥,水火不容。1959年,蘇聯成功發射了「月球1號」探測器,震驚世界。美國要「勝回一仗」,不惜傾舉國之力,落實人類登月計劃。這場帶有濃烈國際政治鬥爭色彩的科學探索,從1969年至1972年,當美國先後派航天員五次探月後,「阿波羅登月計劃」便告一段落。探月熱情亦從絢爛歸於平淡。直至近年,探月的激情再次點燃。
「探月熱」再升溫
2006年12月,美國太空總署透露新計劃,勾勒美國在本世紀不僅要「重登月球」,還打算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,並以此為跳板探索火星。可惜因預算經費問題而擱置。很明顯,美國總統特朗普要「美國再偉大」,「探月熱」再升溫亦帶有濃烈的競爭性意味,而且也擺脫不了以大國利益為圭臬的功利桎梏。可以說,美國、俄羅斯、中國、日本、印度等國家,大家雄心勃勃,磨拳擦掌,爭相實現登月目標,動機之一也在於太空資源。
表面看,月球是一個未開發的衛星體,存有礦物和能源,可供人類開拓和使用。甚至有科學研究指出,月球土壤含有豐富的氦3(Helium-3),是人類未來可長期使用的安全新型核聚變燃料。但這些巨大「利益」能否實現,至今沒有保障,但探索成本卻極為龐大。因此,儘管各國政府登月計劃目的各異、甚至「同床異夢」,但從人類科學探索和人類前途發展的角度來看,獨力進入深不可測的穹蒼,登陸月球,的確是人類一項壯舉,展露出人類的「激情」、「膽色」和「毅力」。
自己演化自己 自己發展自己
霍布斯甚至在《利維坦》一書中,對人類這種「膽色」予以絕對肯定,並引述荷馬史詩,頌揚希臘神話中眾神使者赫耳墨斯(Hermes),「早晨出生,中午發明了音樂,晚上則從阿波羅的牧人那裡偷走了牛羊」。事實上,人類對宇宙起源、生命起源和人類自身價值的無休探索,超越所有政治、經濟和利益的作用,是人類前途長期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。
近年,不少天體物理和天文學家研究指,宇宙起源是從一個「基點」爆炸,即所謂「宇宙大爆炸」理論,得出宇宙是一個有限無邊的閉合模型,由此導出一個「自含」的、「自足」的宇宙結構。也就是說,宇宙是自己創造自己,自己發展自己,破解牛頓無法解釋「第一推動力」的迷思,展示宇宙和物體的運行,毋須神最初暗中的推動。可以說,沒有「第一推動力」,人類的前途和人類社會的發展,包括個人,就像宇宙一樣,是自己演化自己,自己發展自己,正如中國《易經‧易象》所說的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。
約50年前,人類首次踏足月球。未來二十年,人類不僅著眼登月,更想以月球為跳板,登陸火星。但無論我們放眼宇宙發展、人類社會以至個人發展,自強不息的運轉,自力更新,顯然是發展的永恒道理。
作者:林樂平。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