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dex

比特幣

人 本 與 健 康

養生之道,常欲小勞,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,且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以運動故也。──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

熱食傷骨,冷食傷肺,熱無灼唇,冷無冰齒。以運動故也。──孫思邈《千金翼方》

 

慈禧的病與健康之本

 

人人都曾患病,我們何以生病?相信每個人都很想知道原委。

 

《黃帝內經靈樞‧百病始生》提供了一個答案。這個答案主導了自古以年來中醫診治之道。

 

據內經演所繹出來的中醫學原理,關於疾病,我們一要知防,一要知治。知道治理,首先必須知道病源。這一篇所揭示出「三部病源」之理。所謂三部,是指人體的上部、中部和下部;兩源則指,其一是過度的喜怒哀憂對內臟造成的傷害,其二是指傷害人體上部的風雨寒暑,以及傷害人體下部的清濕之患。因此,防病傷身,最好節哀節怒節悲,禦寒禦暑,避清避濕。

 

清代慈禧太后有一次患病的案例,實在值得細味。

 

詔征名醫赴京會診

 

一八八零年,即光緒六年,時值暑夏,清宮發生了一件上上下下整日提心吊膽的「大事」──慈禧皇太后病了。「老佛爺」身體違和,未知太醫院是否真的朿手無策,但朝廷很快便決定詔征全國最優秀的名醫,奔赴北京為慈禧診治。時江浙名醫薛寶田獲薦赴京,同行還有另一名醫仲昴庭亦應詔,二人一起前往。此事見於後來他所述的《北行日記》之中。

 

他們七月十三日(農曆)早上從水路出發,八月初抵京,並於初四日到內務府投文報到。初六日,天還未亮便來到皇宮,由「蘇拉」(皇宮內擔任勤務人員)引領,穿過乾清門,進入守衛森嚴的大內(筆者按:乾清門之內,即為大內),最後由內務府大臣和太醫院醫官帶領,到長春宮,等候慈禧召見,由是揭開一場令人屏息的會診經過。

 

當薛寶田向慈禧報上何方人氏和年歲後,慈禧先命他替自己把脈。他當時屏息而跪,小心翼翼運指為慈禧診脈。這次切診,薛寶田可說施展渾身解數,竭盡了平生所學,因為若然診斷稍有閃失,一旦皇太后不悅,隨時人頭落地。

 

約過了兩刻(古時一日分為十二時辰,一個時辰有八刻,一刻按目前時計,約15分鐘),亦即他把過脈,經反覆思考,細心推斷病情,足足用了差不多半小時,可見薛寶田異常謹慎,不敢有失,最後講出慈禧的病情和因由。

 

思慮過度傷脾臟

 

為了方便少接觸中醫學的讀者明白薛氏之診斷,不妨在此簡單說說脉診的一些基本要點。

 

一般臨床常採用寸口診脉法。寸口脉即手部橈骨動脉,分寸、關、尺三個部位(見右圖)。兩手寸、關、尺共六部,分別管各臟腑。

 

薛寶田怎麼斷症呢?他奏:「聖躬脉息,左寸數,左關弦;右寸平,右關弱,兩尺不旺。由於郁怒傷肝,思慮傷脾,五志化火,不能榮養沖任,以致胸中嘈雜,少寐,乏食,短精神,間或痰中帶血,更衣或溏或結。」

 

用現代白話來說是,皇太后的脉息,左手寸部呈數脉(該脉象顯示身體有發熱),左關部呈弦脉(該脉象顯示心情郁悶與肝臟不適);右手寸部為平脉(屬正常人脉象);右手關部為弱脉(為血氣不足之脉象),而左右手尺部均不旺。由於郁悶傷了肝臟,太多思慮傷了脾臟,五志(喜、怒、思、憂、恐)化火(化火指人體感受溫邪、暑氣或寒邪化熱而引起的熱性證候),因而不能營養沖脉和任脉,以致胸中嘈雜,無法入睡,食欲不振,精神不足,間中痰中帶血,大便(更衣)或稀溏或乾結。

 

身病源於心病

 

據薛寶田的判斷,慈禧的病因是積勞任慮,五志內煩,使心肝脾正常功能失調所致。當時,慈禧左右清廷朝政,然而自鴉片戰爭後,列強步步進逼;加上白蓮教造反起義,內憂外患,政權搖搖欲墜,慈禧心煩意亂,恐怒交纒,輕易為病邪所侵,反映身心郁鬱是健康最大的敵人,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身病緣於心病」,所言有道理。

 

現今不少重症,如腫瘤之類,人人聞之色變,發病成因,除遺傳因素,往往因過度郁鬱而誘發出來。反過來看,舒暢身心,通暢氣血,便是保持健康的法門。

 

從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所出土的《導引圖》、《卻穀食氣》帛書可知,古人透過「搖筋骨、動支節」,亦即以按摩和動作牽引作健身之法;通過吐納,即吹昫呼吸,吐出故氣,吸納新氣作為養生延年之道。所謂「導令氣和,引體令柔」,透過引氣,鬆通全身血脉。

 

由慈禧的病,見健康養生之本。心寧而後神怡,神怡而後氣順,氣順而後血暢,切忌身心鬱結。

 

本文部分內容曾刊於信報健康版。作者修訂改寫成本文

 

慈禧病倒 群醫赴京城會診

 

一八八零年,即光緒六年,時值暑夏,清宮發生了一件上上下下整日提心吊膽的「大事」──慈禧皇太后病了。「老佛爺」身體違和,朝廷很快便決定詔征全國最優秀的名醫,奔赴北京為慈禧會診。時江浙名醫薛寶田獲薦赴京,事後,他在《北行日記》中詳述了會診細節。

中醫師一般臨床脉診,普遍採用寸口診脉法。寸口脉即手部橈骨動脉,分寸、關、尺三個部位(見上圖)。兩手寸、關、尺共六部,分別管各臟腑。透過脉診掌握病者腑臟運行情況,以判斷病人氣血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