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與伊甸園禁果
「那人已跟我們一樣,有了辨別善惡的知識;他不可以又吃生命樹的果子而永遠活下去」(《創世記‧4‧22》)。
「那人已跟我們一樣,有了辨別善惡的知識;他不可以又吃生命樹的果子而永遠活下去」(《創世記‧4‧22》)。
知識與伊甸園禁果
明是非,辨善惡,哲學家認為是人類理性彰顯的德性。在今日充滿偽善、是非不分的社會尤其難能可貴。人類開啟理性,打開了知識之門,從此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。
《聖經舊約‧創世紀》記述了天主用泥土做阿當和夏娃的經過。夏娃在蛇的哄騙誘惑下,不僅自己吃了禁果,也給阿當吃了,結果遭天主逐出伊甸樂園。
吃了禁果後,阿當聽到天主的呼喚,不敢現身,因為他發現自己是赤身露體。細讀經文,天主驅逐阿當和夏娃出樂園時說:「那人已跟我們一樣,有了辨別善惡的知識;他不可以又吃生命樹的果子而永遠活下去」(《創世記‧4‧22》)。清楚錄述了人類有了知識,受到天主懲罸,從此失去了永生樂園。
失樂園之因
在神上主眼中,掌握辦別善惡的知識,竟然是人類「墮落」的根源,似乎令人很費解。
面對迷茫的人類塵世,古代雅典政治家和詩人梭倫(Solon)說:「人是什麼?是將要死的神;神是什麼?不死的人」。被逐離開「人神同形」的神聖世代,人類必死,生命短促,是命定的結果。
人神分離後,人類失去了生命的無憂無慮,在殘酷的大自然環境下,靠什麼存活?天主的答案是要人耕種土地,辛勞維生。古希臘最早期的抒情詩人阿基羅庫斯(Archilochus)的答案是德性與忍耐;而梭倫則另有發見,他從荷馬(Homer)的詩篇中得啟迪,洞悉人類生存的秘密──技藝;也就是人類只要掌握知識,便可改變困苦和朝不保夕的命運。
知識內藏危險
經過千年萬載時間洗禮,今日人類進入了知識爆炸年代。執筆之際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木星探測器朱諾號(Juno),航行了五年後,終於成功進入木星運行的軌道,清楚拍攝到木星表層彩色斑爛的間紋和浪濤般的雲團,這是古希臘哲人阿里士多德(Aristotle)二千多年前撰寫《宇宙論》時所無法想象。
當人類懂得鑽木取火,開始有了改善生活的技藝,知識的掌握和積累,力量日益增強,在粗野的自然面前,人心可能變得傲慢。可以說,傲慢是技藝所內藏的危險;也像伊甸園的生命樹果子一樣,充滿誘惑,同時也是人類對神意抗逆的源頭,妄圖與不朽的神平起平坐。
難怪發現人類生存秘密的梭倫作出忠告,技藝無力單獨保障美善和幸福的人類生活。技藝必須得到德性的支持。因此,避免傲慢是人類掌握技藝所必須遵從的道德義務。
做自己該做的事
近代西方思想先驅格勞修斯(Hugo Grotius,1583—1645)批評,人類對於知識有一種過度和不節制的欲求。真正的智者不在於知道得多,而在於所知適切而有用,不多不少,不增不減。《聖經新約‧羅馬書》記宗徒保羅提出勸誡,「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」,要「看得合乎中道」(羅馬書12‧3)。換言之,做自己該做的事,恰如其份,行中道,不偏不倚,不要僭越。僭越,就會破壞原來事物運行的秩序。
僭越與忤逆
阿當和夏娃吃了禁果,取得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的知識。擁有知識力量,之所以受到天主懲罸,因為他們攫取了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,攫取了只有神才可擁有的力量,做了自己過於所應該做的事。
今天人類社會偏頗的言行和價值充斥,似乎進入了一個不以潛越為忤逆的失序世代。
懺悔是向道德的回歸。柏拉圖(Plato)在《泰阿泰德篇》(Theaitet 176B)解釋「盡量接近神」的微言大義。「接近神」意謂「成為正義的和虔敬的,又有智慧」。盡量接近神聖理性所賦予的節制和守份德性,也許是人類走出僭越時代的一服解藥。
作者:陸錦榮,本文曾刊《信報財經新聞》。作者稍經修訂成本文。